有谁知道彩礼和嫁妆最开始是干嘛用的?搞不懂这些老传统

发布时间:2025-11-10

??? 网友“风中的承诺”提问:??

看到身边朋友结婚都为彩礼和嫁妆折腾,突然好奇,这些东西最开始到底是干嘛用的?为啥结婚非要搞这些形式呢?

??? 网友“历史小达人”回复:??

嘿,你这问题问得好,很多人其实都是迷迷糊糊跟着习俗走。我查过资料,??彩礼和嫁妆可不是近代才有的东西??,它的历史能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那时候的婚姻讲究“六礼”,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其中的“纳征”,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送彩礼了,男方送点东西给女方,表示婚事就这么定下来了,这种婚姻形式也叫“聘娶婚”。最早期的彩礼可能就是一束帛、一对大雁什么的,寓意大于实际价值,大雁代表守信和忠贞。

??? 网友“纠结的准新郎”追问:??

那意思就是说,彩礼一开始就是个形式?那为啥后来味道就变了呢,感觉现在很多地方都像是在卖女儿一样…

??? 网友“路过的大叔”插话:??

这话说的,也不能全怪现在的人现实。你得放在以前的社会环境里看。??在长期的农业社会里,女性在体力劳动上存在天然劣势??,家里男孩多往往意味着劳动力多,财富积累可能更快,这就逐渐形成了“男尊女卑”的格局。女孩子嫁出去,就像是成了男方家的人,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很难再回头给亲生父母养老了。所以男方给的彩礼,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女方家庭劳动力损失的一种补偿,甚至也包含了替女方尽一部分养老责任的意味??。而且那时候很多是包办婚姻,小两口婚前可能面都没见过,彩礼和嫁妆也像是给这桩婚事上个保险,让双方家庭更慎重,减少反悔的可能。

??? 网友“暖暖的阳光”回复:??

我觉得吧,嫁妆的初衷其实挺温暖的。??娘家准备嫁妆,是希望女儿在婆家能过得有底气一点??,生活得好一些,也算是给她一点保障。旧时候女性地位不高,如果一点嫁妆都没有,进了婆家门可能会被看轻,甚至受气。我奶奶那会儿,嫁妆里头甚至会有“子孙桶”(其实就是痰盂),寓意多子多福;还有红尺,代表良田万顷;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子寓意白头偕老。这些东西现在看起来有点好笑,但都寄托了美好的祝愿。

——————————————

??? 网友“考据党”补充:??

我补充一点啊,彩礼和嫁妆在古代,??尤其是对于大户人家来说,还有一层“家族面子”和“利益联结”的功能??。两家联姻,把彩礼和嫁妆摆出来,也是彰显自家实力的一种方式,为以后的来往打基础。普通老百姓其实没那么大讲究,更多的是遵循一种习俗和寓意。

——————————————

??? 网友“现代迷茫人”提问:??

那照这么说,以前这些规矩好像都有它的道理。但现在时代不同了啊,男女平等了,很多小夫妻也是单独过日子,不怎么和长辈一起住。这些老传统还有保留的必要吗?感觉经常因为彩礼嫁妆谈不拢,感情都吵没了。

??? 网友“理性分析帝”回复:??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传统的习俗和现代观念之间产生了张力??。彩礼和嫁妆的习俗之所以能流传几千年,说明它确实在特定历史阶段满足了一些社会需求。但现在的社会基础变了,??女性的地位提高了,婚姻更多的是基于爱情和自愿??,男女共同赡养双方父母也逐渐成为共识。如果还一味强调高额彩礼、丰厚嫁妆,甚至将其作为婚姻的筹码,那就确实变味了,背离了情感的核心。现在国家也在一些文件里提出要治理高额彩礼的问题,说明社会也意识到了这个矛盾。

——————————————

??? 网友“过来人”分享:??

我结婚那会儿,两家也商量过这个。我们的做法是,??彩礼和嫁妆都理解为双方父母对我们小家庭的启动资金??。男方家根据能力出一些,女方家也添一些,最后这笔钱变成了我们新家的第一笔储蓄,用来买了家电什么的。我觉得这样处理就挺好,既尊重了老传统,讨个吉利,又没给两边老人增加太大负担,钱也花在了刀刃上,相当于两家一起帮衬新人开始新生活。

——————————————

??? 网友“总结一下”说:??

所以回归最初的目的,彩礼和嫁妆??本应是“礼”??,是男方表达诚意的礼仪性馈赠,是女方家庭对女儿的祝福和对新生活的扶持,甚至是两个家庭共同帮助新建立的小家庭的一种方式。它的核心应该是“情义”和“祝福”,而不是冰冷的“交易”和“价格”。如果因为这些物质上的东西伤害了感情,那才是真的本末倒置。

??个人观点:??

我觉得吧,完全取消彩礼和嫁妆也不现实,毕竟是一种延续了很久的文化习俗。但重要的是双方家庭怎么去看待它。??沟通和理解真的太重要了??,别碍于面子不好意思谈,也别狮子大开口。量力而行,商量着来,把它变成对新人的祝福和帮助,而不是负担和矛盾的开端。婚姻嘛,终究是两个人因为相爱决定一起过日子,别让这些传统习俗成了绊脚石。大家觉得呢?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