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彩礼有什么,包括哪些物品,各个朝代有何不同,背后有何寓意

发布时间:2025-10-14

最近刷短视频老是刷到天价彩礼的新闻,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搞得现在年轻人都不敢结婚了。我就好奇古代人结婚也要这么多彩礼吗?查了资料才发现,原来古代的彩礼讲究可多了,根本不是简单给钱就行,每样东西都有它的特殊含义。

其实彩礼在古代叫"聘礼",是结婚六礼中的一个环节。最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那时候的彩礼更看重象征意义而不是实际价值,比如先秦时期普通人家用五卷好布就能当彩礼,有点身份的人家则会选择黑中带红或者红黄相融的布料,因为这代表天与地,寓意婚姻能得到天地保佑。

??先秦: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

先秦时期最流行的彩礼是大雁和鹿皮。大雁这种鸟特别有意思,它一生只有一个伴侣,而且随气候迁徙特别守时,古人就觉得用大雁当彩礼能寓意婚姻忠贞和守信。不过大雁确实不好抓,所以要是实在抓不到,也可以用鸡鸭代替,就是诚意显得差了点。

除了大雁,花椒和桃子也是常见的彩礼。可能现代人觉得奇怪,但在当时,花椒因为籽多,象征多子多福;桃子也是代表长寿和多产的好兆头。还有《诗经》里提到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说明布匹也是早期彩礼的一种形式。

??汉唐:彩礼种类开始丰富??

到了汉代,彩礼变得复杂起来了,出现了所谓的"聘礼三十物"。除了保留大雁外,还增加了羊、白酒、清酒、粳米等物品。这时候也开始直接送钱了,特别是贵族阶层,像王莽娶妻要"黄金两万斤",董卓下聘是"百乘车马,奴婢钱帛充路",天价彩礼从那时就开始了。

唐朝的彩礼在敦煌文书里有详细记载,送聘礼的队伍相当气派:前面有马匹拉着轿顶,后面跟着装满布匹和钱财的箱子,再后面还有猪、羊、盐、醋等食物和调料。唐代还流行送胶和漆,寓意"如胶似漆",以及鸳鸯、合欢铃这些象征夫妻恩爱的物品。

??宋元:茶礼与三金的兴起??

宋代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变化,就是茶成了彩礼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民间订亲被称为"下茶",女方接受聘礼叫"吃茶"。这是因为茶树不能移植,象征女子从一而终。宋代还形成了"三金"的习俗,即金钏、金镯、金帔坠。

元代带有蒙古族文化特色,彩礼中常见牛、马等牲畜。有意思的是,元世祖忽必烈曾颁布过天价彩礼禁令,对不同阶层的彩礼数额做了严格限制,从一品官的五百贯到平民的三十贯不等。不过看来这种限制效果有限,因为民间并不怎么遵守。

??明清:金银成为主角??

明清时期彩礼就更现实了,主要以金银钱财为主。《婚事杂登》记载当时的标准是"礼银六十四两",加上各种名目的彩银,总价大概相当于现在五万元人民币左右。除了钱,还有梳子、镜子、尺子、剪刀、绣花鞋等物品。

明清还发展出了完整的"婚庆九宝",包括尺子、梳子、绣花鞋、压钱箱、镜子、如意秤、都斗、算盘和剪刀,每样都有特殊寓意。比如梳子代表"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

??古代为什么重视彩礼??

古人这么重视彩礼有几个原因。一是彩礼是婚约成立的标志,所谓"非受币,不交不亲",不收彩礼就不能亲密接触。二是彩礼能增加悔婚成本,让婚姻更稳定。三是代表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补偿。

不过古代也有理智的声音,比如《星汉灿烂》里说的:"要是男方足够优秀,就算拿不出像样的聘礼,也有姑娘愿意嫁他"。这说明古人最终看重的还是人本身。

??古今对比的思考??

对比古今彩礼的变化,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早期,彩礼越注重象征意义;越是往后,经济价值越突出。从周代的鹿皮到大雁,到汉代的三十物,唐代的丰富物品,宋代的茶和三金,再到明清直接以银两为主,这种变化或许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轨迹。

现在很多地方流行"三金"(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其实在宋代就有类似的"三金"传统了,不过是金钏、金镯、金帔坠。现在的"万紫千红一片绿"(不同颜色钞票组成的彩礼)和古代的"聘金双封、龙烛双辉"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了解古代彩礼的演变,让我们看到彩礼本应是礼仪的象征,而不是攀比的工具。或许我们可以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经验,让现代婚姻回归本质,重寓意而轻价值。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