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的来历和起源故事,春联的来历和起源
发布时间:2024-06-01
发布时间:2024-06-01
十五爱宠网www.15ko.com是一个综合资讯网站,每日分享各种生活感情相关话题,比如夫妻经营、婚姻话题、婆媳关系、分手恋爱复合或者各种古今中外传统民俗话题,还有网友分享的各种有趣话题,内容广泛,涉及生活方方面面,总有你感兴趣的话题。今天就来来说说关于春联的来历和起源故事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春联源于中国的宋朝,其起源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桃符和春帖。
桃符是春联的一个起源。桃符是民间于春节时用桃木板画上神荼、郁櫑二神驱避鬼怪的物品,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主管万鬼的神荼和郁櫑。遇作祟的鬼就会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人们在桃符上写上一些吉祥语句,带有吉祥寓意。
春帖,是春联的另一个起源,又名“春书”,在南北朝时已经出现,是人们祈求招祥纳福的物品,是于立春日用色纸剪成“宜春”二字,张贴在门柱上,也有一些是写成单句的其他吉祥话,贴于门楣上。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扩展资料
贴春联的习俗也见于朝鲜半岛,称为立春榜、立春书、立春帖、立春祝等,济州岛叫(立春,其中立为固有词,祭祀之意)。是春联的吉祥文句,贴在大门或大梁、天井,表达新年的祝福。虽然朝鲜半岛在日常生活已普遍使用谚文多年,但立春榜仍然用汉字书写。
与中国的春联相同,朝鲜立春联的其中一个源由是延祥诗。朝鲜王朝时期,承政院的正三品以下官员和侍从每人在立春几天前要给国王呈五言绝句一首,然后再择好句贴于宫内柱子上,就是立春帖。
初期只有两班贵族府邸和宫廷才会贴立春帖,后来才流传到民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联
关于春联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1、春联来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
2、春联来源于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什么时候可以撕下来
一般春联在腊月二十九或三十贴,在正月十五之后,也就是过完年就可以撕。撕春联的时间要求不像贴春联有严格集中的时间要求,不同的地方会有所差异,大多数家庭是不会撕春联,只会等到下一年贴春联的时候再撕。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春联的前身叫做什么
春联的前身叫做桃符。春联起源于桃符,即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今南京),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明太祖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经久不衰的风尚。
春联的传说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关于本次春联的来历和起源故事和春联的来历和起源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人生很短,余额不足可以挣,电量不足可以充,时间走了就回不来了,当我们遇到问题,应当直迎而上,如需专业人士的帮助,可联系本站老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