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取向真的是由基因决定的吗
发布时间:2025-02-25
发布时间:2025-02-25
性取向真的是由基因决定的吗
在探讨同性恋成因时,究竟是基因先天决定还是后天环境塑造,这一话题始终争论不休。性取向的根源,是否真如基因所决定?针对这一理论,锁心小编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以飨读者。
性取向 是由基因决定的吗?
性取向议题错综复杂,各类取向并无高下之别。关于其成因,众说纷纭,但普遍观点认为,性取向系先天因素决定,非后天所能更改,非个人所能选择或控制。简言之,我们应认识到,性取向因人而异,各具特色。
上世纪90年代,美国遗传学家迪恩·哈默(Dean Hamer)首度提出“同性恋基因”理论,引发全球瞩目。近期,该理论得到新研究证实。据美国同志媒体Queerty报道,哈默于1993年7月的研究报告指出,人类性取向受基因调控,他坚信该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由母亲传递。
哈默的研究为“同性恋非后天选择”奠定了理论基石,然而,过去二十年间,诸多研究却呈现了相悖的结论,导致坚守圣经教义及持有恐同观念者对哈默的研究成果持怀疑或讥讽态度。
本月5日,《华盛顿邮报》披露,一项最新研究证实哈默的观点,同性恋基因确实存在,且不止一个,可能还有更多。
(性取向真的由基因决定的吗?)
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研究人员对多对同性恋兄弟进行了深入探究。美国西北大学的学者迈克尔·贝利(Michael Bailey)指出:“性取向与后天因素无关。我们的研究揭示了性取向可能受基因调控,已有证据表明,两组特定基因对男性性取向具有显著影响。”
研究人员从409对同性恋兄弟及其异性恋亲属中采集血液样本,经分析发现,X染色体特定区域对性取向具有显著影响,同时,8号染色体上的某些DNA序列亦对男性性行为产生作用。
贝利指出:“基因并非唯一决定因素,环境因素亦不容忽视。”荷兰神经学家迪克·斯瓦布在其新作中强调,孕妇的行为与环境对孩子是否天生双性恋或同性恋有一定关联。
揭示“同性恋基因”的存在,并不意味着父母有权终止同性恋胎儿的生命。目前尚无“同性恋基因”检测技术,未来可能也不会出现。贝利指出:“纵使未来能够检测男性胎儿的性倾向,这种检测的准确性也将受限,因为众多因素都可能干扰检测结果。”
伦敦国王学院的心理学家卡吉·拉曼在接受英国《每日邮报》采访时指出,基因在决定人类性取向方面的影响力约占40%,未来有望揭示更多相关基因,从而显著提升胎儿性向检测的复杂性。
性向,亦称性取向、性倾向、性位向或性定向,专指个体在情感、浪漫及性方面对异性持续产生的特定吸引形态。
性取向涵盖异性恋、同性恋、无性恋等多种类型。关于性取向是否由基因主导,已有研究提供了一定证据。然而,后天因素是否同样扮演着角色,其影响程度如何,仍需深入探究。
上一篇:情感美文,爱在无言默默时
下一篇:没有了